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

我的瑞士婆婆

我的瑞士婆婆
因为母亲早逝,我对于家庭的幻想远超其他,能够重回有长辈管教和关爱的环境成为一种心结 。现在我有一位瑞士婆婆。我很感谢上天,这位瑞士妈妈,培养了一个温厚的男人,让我拥有了一个可爱的家。 郑敏

儿子今年上小学了,婆婆来参加他的入学仪式。儿子非常开心,因为他老早就说过,奶奶是他最爱的人之一。在小家伙长大的过程中,奶奶的参与并不算特别多,一年也就节假日几次会面 。然而小孩子的感受最为真诚和实在。现在婆婆年纪渐大,记忆和行动力也不如前。我想写些简单的文字,来记录自己内心的尊敬,喜欢和感谢。

当年,对于先生的接近我是拒绝的,他很好,可是我并不愿意嫁给一个鬼子。他也很有风度地并不强求。了解增多之后,他母亲的经历令我改变了态度。

婆婆二十出头嫁给当医生的公公,本希望有五个孩子。先生和他的弟弟妹妹相继出生,公公建议她不如收养,也是善举。于是家里来了一个从韩国孤儿院里领养的小弟弟。四岁的孩子双腿居然柔软无力几乎不能行走,而胳膊肌肉发达。猜测是因为在孤儿院里疏于照顾,常被绳索套住以免乱跑所致。

我初次见到韩国小弟的时候,他正和自己的两个儿子追着足球满场疯跑。先生说,小弟曾经是瑞士青年冰球队的候补队员,目前业余时间都在当地足球俱乐部训练。

我曾问过先生,可觉得这个小弟和大弟有不同?你妈妈对你们可都一样?

他回: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兄弟而已,还有什么不一样?

我轻轻给自己一个耳光,惭愧自己是个小人。最终决定走进婚姻当鬼婆,我笃信,菩萨心肠的人教出来的孩子,也一定会像他的父母一样心地善良,热爱家庭。

至今为止,先生没有让我失望。

因为语言的问题,开始的时候我和婆婆交流并不多。她似乎因此很抱歉,去报了一个英语班。她经常给我一些剪报,大多是关于中国人在瑞士生活的报导。我笑,她总是这么小心地鼓励。

我们去拜访她的时候,她都要吃三顿早餐。她早睡早起,孩子也是。天还没亮完全呢,祖孙俩吃第一顿。然后出门看火车,在游乐场玩。先生大约八点起床,于是她陪儿子喝杯咖啡再来一顿。我要睡到自然醒。十点多才起,她又坐在桌旁,一边准备午饭的材料一边陪着。我说你忙你的,不用管我。婆婆说,哦,那你需要什么就叫我。你少吃点儿,不然午饭就吃不下了。

我的瑞士婆婆
是我们和婆婆常去徒步滑雪的地方,小村子 Grindelwald四周 郑敏

我安之若素。其实想想真是福气。

小姑和她丈夫特别喜欢来拜访她。婆婆很会做甜点,而在家里小姑是不准丈夫吃很多甜食的。婆婆听说了,对着女儿喝道,你家有你家的规矩,那只在你家!我家有我家的规矩,这儿可是我的家。于是,众儿子女婿几个大男人伙同小的们,一起欢呼着奔到蛋糕冰激淋上吸血鬼般蚕食鲸吞。她笑眯眯地看着,回头对女儿儿媳说,嗨!那有什么呢?看起来挺大一块,巧克力慕丝嘛!都是空气!我叹气:多么软绵绵甜丝丝的空气啊 ~

小姑家不愿意用电视机。外甥就给她打电话,外婆你快来接我!今天晚上有球赛,我要去你那里看直播!婆婆就开车一个多小时去接孩子。球赛后又送他回去。
我问先生为什么你妹妹不愿意买电视机,这多麻烦呀。

先生说,嗯,那是她家的规矩。

那为什么不接送孩子过来?老人家毕竟70多岁了。

因为这是孩子和外婆之间的秘密。

我再无问题。

儿子的幼儿园每年夏天有三周的假期,婆婆都过来一周帮忙带。老蛋负责准备早饭,中午祖孙俩自己解决。我下班回家做晚饭。每天回家了婆婆都说,儿子很乖,吃饭午觉上厕所都无问题,出去散步时还叫奶奶你小心汽车。真是一百个满意。一千个得意。这些年她心脏搭桥,膝盖也动刀,鼻子上又割了一个小瘤子。儿子长大了,也开始调皮捣蛋,特有自己的主意,我不是不担心的。所以就尽心回报几顿晚饭。 

周六等我起来的时候,他们三个已经到游戏场去了。我过去的时候,居然听到这样一段话:……..阿蒙每天下班了就进厨房做饭,很辛苦啊!都没有时间出来走走。你每天不能早回来一点吗?如果她又要带孩子又要干家务,的确忙不过来。她看起来总是很累的样子。
先生说,近来事情比较多……….阿蒙常说不敢在你面前说辛苦,怎么也比不上你当年艰难啊?

婆婆说:当年的确很累。你还没一岁,妹妹就出生了。嗬嗬,都过去了。都长大了!婆婆说又说:帮不了忙,那你就多夸夸她吧!比如说,谢谢她做好吃的饭这些,总之多多赞美, 她远离中国生活在这里很不容易,让她高兴点,……

我默默低头。

听说我决定辞职在家做主妇的时候,她很开心。说,那你以后就可以更多地陪孩子了。他的汉语会越来越好的,这个很重要啊。婆婆要回去了,一帮老朋友在老家等她。她们一起旅游,做蛋糕,去学校整理图书,乐队排练演出,帮邻居遛狗,参加orientation 竞赛。我问她,准备什么时候不参加了。婆婆说:哦,还早呢!最大的年龄组是85 到 90岁的。我跟先生说,哪天你妈妈需要照顾了,我愿意她搬来和我们一起住。说这话的时候,我觉得自己真是个不错的儿媳。先生却回答:哦,我妈妈早就找好老人院了。我一愣。先生又说,她不愿意和孩子们一起住。不自由。先生再加上一句:她也不愿意别人觉得不自由。

记得大学时和室友卧谈,讨论将来的生活计划,我是唯一一个希望婚后和公婆一起生活的人。我的愿望很简单,每天下班回家后能轻轻说一声:妈妈我回来了。因为母亲早逝,我对于家庭的幻想远超其他,能够重回有长辈管教和关爱的环境成为一种心结 。现在我有一位瑞士婆婆。欧洲人除开直属亲戚都直呼其名的习惯,让我终没能实现这个简单的愿望 。然而我很感谢上天,这位瑞士妈妈,培养了一个温厚的男人,让我拥有了一个可爱的家。

本文为参加“遇见瑞士”- 瑞士资讯有奖征文、征图、征视频竞赛作品,如果你喜欢,请在下面点赞。


外部内容


相关内容

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。

请加入我们!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,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,请发邮件给我们:chinese@swissinfo.ch

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.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

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.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